•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股票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 教育改革的大锤,结结实实抡在学区房头上,深圳最稳的房子要崩?

    发布时间: 2021-08-09 00:04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教育改革的大锤,结结实实地抡到了学区房的头上。


    最近,教育改革的动作花样不少,不仅课外补习机构被清算,就连取消老师寒暑假的建议都开始出现了。


    在这其中,家长们最关注的是各大城市的学区房改革。


    这两天,北京拥有最好学区房西城和东城区严格执行多校划片、电脑随机派位,抱有侥幸心态的家长全部遭殃!


    在此之前,上海实行中学改革和教师轮岗制度,强制让好学校的资源分流,就已经掀起了一波讨论。


    先是上海、后是北京,上面对学区房的态度已经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


    而另外一个学区房问题泛滥的目标城市深圳,嗯哼?该干活了吧?


    教育改革的大锤,结结实实抡在学区房头上,深圳最稳的房子要崩?


    深圳到目前为止,在学区房问题上,说老实话,不能说没做事,但无论是所谓的大学区,还是名校集团化、民办教育改革,其实都只是小动作。


    最后的效果顶多是隔靴搔痒,根本不能直击要害。


    这一次上海、北京先后搞出大动作,深圳再不抄作业,真说不过去!


    当然,抄作业也要有门道、有技巧。


    上海和北京,面对的问题不一样,改革动作也都是对症下药。


    就拿北京来说,这次西城区和东城区搞得大家心慌慌的“多校划片、小学派位”政策,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到过了。


    比如海淀区2018年的入学政策,就已经提到多校划片,当时政策中明确:


    2019年1月1日后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这一次西城区实行的所谓731入学政策,其实是去年的延续。


    去年西城的入学政策,就已经规定:


    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产家庭适龄子女小学入学时,全部采取多校划片入学方式;


    2020年7月31日后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适龄儿童小学入学时,全部采取多校划片入学方式。


    甚至再往前追溯,2016年的时候,北京在政策上就已经提到要多校划片了。


    所以,什么多校划片、电脑派位,都不是新鲜词。


    北京这一次教育改革,政策层面其实毫无新意,主要是完善政策和之前在执行上的漏洞。


    和北京相比,上海此前的改革主要聚焦于中考招生(具体政策可看之前的文章)


    为什么动中考呢?


    这和上海之前的改革政策有很大关系。


    上海一直以来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北京有明显差异。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海最牛逼的初中,几乎都是民办学校,民办初中整体比公办要强。


    民办初中可以通过先筛选、先录取学生的方式拿到更好的生源,公办初中完全打不过,


    到最后,大家扎堆买优质小学学区房,然后去挤民办初中,再然后去挤顶尖的公办高中。


    在此之下,去年上海实行了“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政策,动摇了民办初中的生源优势。


    但改革之后,家长为了求稳,开始转向那些公办小学+初中学位的学区房。所以去年上海学区房不仅没有跌,反倒大涨了,特别是好小学+好初中的学区房涨得最快。


    在这个背景下,上海中考招生改革这个后续动作才应运而生。


    教育改革的大锤,结结实实抡在学区房头上,深圳最稳的房子要崩?

    图源:看看新闻


    既然你小学和初中疯狂卷就是为了上个好高中,那就直接把优质高中的招生政策改了,高中搞均衡化,好学校搞定额名额分配,这样做既有利于公平,也降低了学区房的投资回报率,一定程度上打击家长买学区房的意愿。


    比较完之后,会发现,北京和上海的改革,都是因地制宜、一城一策。虽然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公平,但具体措施大相径庭。


    教育改革的大锤,结结实实抡在学区房头上,深圳最稳的房子要崩?


    深圳,会不会跟进出台改革政策?


    我认为一定会。


    因为教育改革的口号已经吹得叮当响,深圳不搞大动作就是在和国家政策导向作对。


    但是,今年深圳的招生时间已经过了,因此短期内深圳的入学政策大概率不会改,要放大招,恐怕还得再等上一年。


    不过,无论是今年还是明年,有一点是确定的:


    深圳的学区房改革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搞个大学区、共享学区这样的政策隔靴搔痒!


    接下来,深圳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找到此刻深圳学区房政策的最大痛点。


    深圳最大的痛点,我认为有两个。


    第一点,也是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少。


    深圳的学位紧缺程度是几个大城市中最严重的。


    2020年,深圳的预警学位缺口就达到4.9万个,


    2021年,情况稍微好一点,但部分区的预警学位缺口依旧很大:


    龙华区的中小学学位总缺口近11000个;


    福田区中小学学位缺口9500个;


    坪山,数字没有公布,但公办学校学位高度紧张。


    学位供给少,那就必然是千军万马挤破头去抢那有限的资源、各种乱象出现。


    当然,这一点,深圳已经着手在解决,在今年深圳的十四五规划中,深圳就给了自己67.3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的小目标。


    能不能完成,关系到未来教育改革的效果。


    更致命的痛点是第二点:学位和住房绑定,绑定之后通过积分规则进行分配。


    深圳现在的积分入学政策,有房和有深圳户籍的家庭拥有绝对的积分优势。


    就以宝安区今年的入学积分政策为例,深圳户口+购房家庭的积分,最低能到100分,而无房的家庭,即便是深户,最高只有95分。


    教育改革的大锤,结结实实抡在学区房头上,深圳最稳的房子要崩?

    宝安2021年积分入学政策


    这5分就是一道天然的阶层鸿沟。


    就算把加分项加上,也要累计在深圳居住50个月,也就是4年多两个月,才能填补这5分差距。


    而这还只是深户无房的情况,如果是非深户,那差距就更大了。


    这样的积分政策,毫不夸张地说,就相当于变相鼓励家长买学区房。


    因为政策导向很明显——有房就是牛,大家当然会拼了命削掉脑袋往这赛道上挤!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在罗湖看到的那些30年楼龄的老破小,靠着一名校学位,能够把价格抬到17-18万/㎡!


    无房的人因为房价更绝望,有钱的人为了顶级学区房更内卷。


    面对这样的问题,政策改革的关键,就应该放在积分入学政策上。


    购房者优先的原则,一定要废止。


    废了之后应该让哪一类群体优先,可以再讨论。


    我认为,可以先按户籍情况分层,再按在深居住年限或社保缴纳年限进行累计积分,这样会比现在户籍+房产拥有情况进行积分更公平。


    起码那些在深圳打拼多年的深漂们,只要能够支付学费,他们的孩子就都有机会上学甚至是上好的学校。


    而且,学区房和学位解绑,直接打击学区房市场,那些价格虚高的学区房,肯定会崩。


    当然,我也知道,这样的改革可以说是非常激进,实行起来很困难。


    但不下决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既然教育改革已经到了要刮骨疗毒的时候,那么深圳就应该拿出杀手锏应对。


    否则,学区房改革就只是在表面刮痧,外面看起来很有效,但内里的病根,一点都没好!


    教育改革的大锤,结结实实抡在学区房头上,深圳最稳的房子要崩?


    说回一个现实的问题,深圳的学区房还有未来吗?


    暂且不论深圳放不放大招,但就从现在上面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来看,学区房的确定性已经在被瓦解。


    最近这段时间,深圳二手房市场冷淡,就连一向最保值、价格最稳的学区房都有了松动。


    5月份的时候,拥有深圳实验小学+深圳实验中学学位的一套国城花园法拍房,以低于最新成交价746万元的价格拍出。


    前几天,南山“观海台”的一套楼盘,两天内报价下调140万元,而这个楼盘,拥有南山区头牌名校——南山区第二外国语海德学校的学位


    学区房的房价开始出现下跌,这说明深圳的学区房,真的不是铁板一块。


    尤其是那些涨幅惊人的学区房,在市场冷淡的情绪下,已经开始松动,一旦教育改革的大招发出,深圳学区房未来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


    一旦学区房被动摇,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会对整个深圳的房价体系出现根本性影响。


    无论如何,记住一点:


    教育公平化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而学区房尤其是天价学区房所带来的的确定性和阶层分化,完全违背这个大方向!


    未来会怎样,可想而知。


    深圳的天价学区房,如果你现在想要买,得掂量一下了。


    买房和学习买房是比上班重要10倍的事,大城市的房子动辄上百万,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哈,毕竟省钱和赚钱都是自己事情,掌握一套买房系统知识很重要,我的2021最新专栏课程《买房赚钱必修课(赠送购房手册)》已上线,5大篇幅25节视频课,买房路上几乎99%你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这门课程里找到答案,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卡片订阅购买!

    专栏
    买房赚钱必修课(赠送购房手册)
    作者:大胡子说房
    ¥99
    1,284人已购
    查看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股票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1 明日财经网 版权所有 XMl地图